咨询热线 / HOTLINE

18673095898

当前位置:首页>茶旅文化 > 茶苑文艺

赵丈田 || 最是茶香沁红楼 ——《红楼梦》茶事中的风雅与世情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场景,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代的茶文化。

  (一)栊翠庵的茶聚:雍容华贵的清代茶宴

  《红楼梦》第41回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栊翠庵品茶的场景。

   贾母等人用过茶后,带着刘姥姥来到栊翠庵。贾母道:"我们才吃了酒肉,你这里有菩萨,怕冲撞了罪过。我们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走。"妙玉听了,连忙烹茶。只见她亲自捧着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着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奉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答:"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过茶,又问是什么水。妙玉回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喝了半盏,笑着递给刘姥姥:"你尝尝这茶。"刘姥姥一口饮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贾母和众人都笑起来。其他人用的则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随后,妙玉悄悄拉了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二人随她出去,宝玉也悄悄跟来。妙玉在风炉上煮水,另泡一壶茶。宝玉笑道:"偏你们吃体己茶呢。"妙玉拿出两只杯子:一只"〈分瓜〉瓟斝"给宝钗,一只"点犀{乔皿}"给黛玉,又将自己常用的绿玉斗斟茶给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她们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倒是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大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宝玉笑道:"俗话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儿,自然把金玉珠宝都贬为俗器了。"妙玉听了十分欢喜,又找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盏,笑道:"就剩这一个了,你可喝得下这一海?"宝玉忙道:"喝得下。"妙玉笑道:"你虽喝得下,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这一回对茶的描写最为全面,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1.选茶: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六安茶"是清代名茶中的精品,色香味形俱佳。妙玉知道贾母不喜六安茶,便准备了"老君眉"。据茶学家考证,老君眉是产于湖南岳阳君山的黄茶,比六安茶清淡,银毫满布,香气高爽,滋味甘醇,因形如长眉而得名。

2.择水:陆羽《茶经》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妙玉给贾母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而请宝黛喝的体己茶,却是五年前收集的梅花上的雪水。她对黛玉说:"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在她看来,品不出水之清浊的人,自然不配谈茶道。

3.茶具:众人所用茶具各具特色:贾母用成窑珍品;妙玉自用绿玉斗;宝钗用刻有"晋王恺珍玩""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分瓜〉瓟斝";黛玉用垂珠篆字"点犀{乔皿}";宝玉用竹根大盏;其他人则用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栊翠庵品茶的情节,将茶叶、茶水、茶具、茶境与人物形象完美融合,展现了清代贵族生活的精致与风雅。

   二、大观园的茶情:心有灵犀的爱情萌动

   茶为媒,情为聘

  以茶为聘,自古有之。据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嫁妆中便有岳州名茶灉湖含膏。茶,不仅是日常饮品,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礼俗。

  《红楼梦》之所以流传千古,宝黛的爱情故事功不可没。在这部凄美动人的巨著中,茶不仅是雅致生活的点缀,更是情感的纽带,映照着中国古代茶与婚姻的紧密联系。

  初见倾心:一杯茶,一生情

  宝黛初见,是书中最为浪漫的经典场景之一。林黛玉初入荣国府,王熙凤以果茶相待。忽见一位翩翩公子踏入——头戴紫金冠,面如皎月,眸若秋水,正是贾宝玉。二人四目相对,似曾相识,一见倾心。这一幕,宛如一幅唯美的画卷,茶香氤氲间,情愫悄然萌生。

   宝玉生性多情,爱茶亦如爱人。他品过千红一窟,因枫露茶而怒,对龙井、女儿茶、暹罗茶皆有所尝;而黛玉,这位江南才女,独爱清雅的龙井茶。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茶,成了相思的寄托,情感的见证。

   以茶传情:凤姐的戏谑与黛玉的心意

52回中,凤姐以茶为媒,巧妙点破宝黛情意。她笑言: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哄笑,黛玉羞红了脸,低头不语。一句玩笑,却暗含深意——茶,在此刻成了婚姻的隐喻。

   第82回,宝玉下学后探望黛玉,她忙吩咐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龙井乃江南名茶,黛玉以此待宝玉,足见其心意。茶香袅袅间,情意不言自明。

   妙玉的隐秘情思:佛门难掩凡心

  妙玉,这位带发修行的才女,清高孤傲,却对宝玉暗藏情愫。第41回,她在栊翠庵以自己常用的绿玉斗为宝玉斟茶,此举非同寻常。宝玉不解其意,只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却反驳:这是俗器?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

  她以饮牛饮驴之论掩饰真心,却终究难逃黛玉的慧眼。妙玉身在佛门,心向红尘,对宝玉的情意,如茶般苦涩而隐秘。

   错失与相遇:小红的茶缘

  小红(林红玉)因一杯茶错失宝玉,却意外邂逅贾芸。她精心设计,借倒茶之机引起宝玉注意,却被秋纹、碧痕斥责,断了念想。然而,命运自有安排——她在园中偶遇贾芸,遗失的手帕成了相思的信物。最终,二人结缘,过上了安稳日子。

  晴雯的诀别:一盏苦茶,一世情深

  第77回,病重的晴雯向宝玉索茶: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宝玉斟茶自尝,只觉苦涩无香,却仍递与晴雯。她如饮甘露,一饮而尽——这是他们最后的温情时刻。一盏粗茶,成了诀别的见证。

   红楼梦》中的茶,不仅是风雅之物,更是情感的载体。宝黛的相思、妙玉的隐忍、小红的机巧、晴雯的凄婉,皆在茶香中流转。茶,见证了他们的爱恨嗔痴,也映照了那个时代的礼俗与人心。

   一杯茶,一段情,大观园里的爱情,因茶而生动,因情而永恒。

  三、红楼茶韵:一盏清茗寄诗情

  《红楼梦》中那些浸润着茶香的诗句,如同大观园里的一缕幽香,穿越时空,至今令人回味无穷。这些以茶入诗的佳作,不仅展现了贵族生活的精致典雅,更寄托了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

   回前诗中的茶语机锋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回前诗写道:"一局输赢料不真,香消茶尽尚逡巡。""茶尽香消"四字,暗喻贾府气数将尽,犹如残茶冷香,预示着这个钟鸣鼎食之家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甲戌本第八回的回前诗更见奢华:"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凤髓名茶配以珍贵茶器,将贾府的富贵气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楹联中的茶韵雅趣

  第十七回宝玉为潇湘馆题写的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传神地描绘出翠竹掩映下的闲适生活。茶烟袅袅,棋局方休,指尖微凉,这些细腻的感官体验,与黛玉居所的清幽气质浑然天成。而蘅芜苑的"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则以荼蘼花入联,暗喻少女青春正盛,诗意与茶香交织出大观园中最美好的时光。

  四时即事诗中的茶事人生

   第二十三回宝玉所作的四季即事诗,堪称红楼茶诗的巅峰之作:

  《春夜即事》中"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在春雨微寒的夜晚,茶成了排遣愁绪的良伴;《夏夜即事》里"金笼鹦鹉唤茶汤",写尽夏日纳凉品茶的闲适;《秋夜即事》中"沉烟重拨索烹茶",道出秋夜酒醒后的茶思;《冬夜即事》最是风雅,"扫将新雪及时烹",以雪水烹茶的雅事,展现冬日里难得的诗情画意。

  这四首诗犹如四幅工笔画,以茶为媒,勾勒出大观园中诗意栖居的生活图景。春茶解愁,夏茶消暑,秋茶醒酒,冬茶赏雪,茶事与四时变化、人生况味完美融合。

  联句中的茶禅一味

   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联句,妙玉续写的"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道出了栊翠庵中烹茶续诗的雅集之乐。三人围炉夜话,以茶会友,将诗词唱和推向高潮。妙玉的"彻旦休言倦,烹茶更细论",更显茶与诗的相得益彰,茶香与诗韵交织出大观园最后的诗意时光。

  《红楼梦》中的茶诗,远不止于风花雪月的点缀。它们是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物情感的细腻表达,更是中国文化中"茶禅一味"的生动体现。这些诗句将茶的清香、诗的韵味、情的真挚完美融合,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品味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咏茶佳作,不仅为《红楼梦》增添了无限风雅,更让茶文化在文学殿堂中绽放异彩。一盏清茶,半阙诗词,承载的是中国人对高雅生活的永恒追求,对精神世界的诗意栖居。

  四、《红楼梦》中的茶俗:清代贵族生活

  中国饮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幅生动的清代社会风情画,其中细致描绘了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祭祀”“以茶论婚等茶俗,展现了贵族生活的精致与风雅。

  (一)客来敬茶:礼数周全的待客之道

  “客来敬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待客礼仪,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便已出现,至唐宋时期蔚然成风。宋代杜耒的《寒夜》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寥寥数语,便将茶待客的温馨雅致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红楼梦》中,客来敬茶的场景比比皆是:

  • 1,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款待贾雨村;
  • 3,林黛玉初入贾府,王夫人房中的丫鬟忙捧上茶来
  • 13,太监戴权前来吊唁,贾珍让坐至逗峰轩献茶
  • 18,元妃省亲时,行茶三献之礼,每一次献茶皆伴随奏乐叩拜,尽显皇家威仪;
  • 19,宝玉私访袭人家,花家母子忙倒好茶相迎;
  • 33,贾政接待忠顺王府长史官,彼此见了礼,归坐献茶
  • 41,贾母携众人至栊翠庵,妙玉以陈年雪水烹茶,并以珍稀茶具相奉,将以茶待客推向极致。

其中,元妃省亲时的茶三献最为隆重。皇妃归府,礼乐齐鸣,三度献茶,每一次皆需叩拜,直至礼毕乐止。这一仪式不仅彰显了贾府的尊贵,更体现了茶在礼仪中的至高地位。

(二)以茶赠友:情深意厚的雅致馈赠

  在中国茶文化中,以茶赠友是文人雅士表达情谊的常见方式。白居易曾写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郑板桥亦有诗云此是蒸丁无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足见以茶为礼的风雅传统。

《红楼梦》中不乏此类情节:

  • 24,王熙凤赠林黛玉暹罗贡茶,并笑问:你尝了可还好不好?宝玉却道:论理可倒罢了,只是我说不大甚好。宝钗亦评其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凤姐解释此乃进贡珍品,并大方表示: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寥寥数语,既显凤姐的阔气,又暗含人物性格的微妙差异。
  • 26,宝玉遣佳蕙给黛玉送茶,黛玉欣喜之余,抓了一把钱赏她。这一细节不仅体现黛玉的细腻心思,更暗示二人之间超越寻常的情感纽带。

  (三)以茶祭祀:清雅高洁的祭奠之礼

  古人认为,茶性高洁,可通神明,因此无茶不在丧。上至皇家祭祀,下至百姓祭祖,茶都是不可或缺的祭品。

 《红楼梦》中的祭祀场景亦多与茶相关:

  • 14,秦可卿丧礼上,王熙凤分派仆役供饭供茶,确保祭礼周全;
  • 15,秦氏灵柩停于铁槛寺,和尚亦行奠茶之礼;
  • 53,贾府祭宗祠时,菜饭汤点酒茶依次供奉,仪式庄重;
  • 58,芳官祭奠菂官,宝玉劝其随便有清茶便供一钟茶,以茶代纸钱,更显清雅;
  • 78,宝玉祭奠晴雯,以枫露之茗冰鲛之縠”“沁芳之泉等四样雅物致祭,诔毕酌茗清香,庶几未飨,将茶的高洁与深情融为一体。


   据统计,《红楼梦》中涉及茶道的情节达200余处,吟咏茶的诗词楹联23处,与相关的字词更出现1500余次。可以说,《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一部清代茶经,生动记录了贵族社会的茶俗风貌,成为中华茶文化的珍贵缩影。

  一部《红楼梦》,半部茶文化。



来源:公众号《黄茶文化》
https://mp.weixin.qq.com/s/f1rWazZ4yr54gR4IBmOZqQ


服务咨询热线:

18673095898

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

电话:0730-3966869

传真:0730-3966869

邮编:414300

手机:18673095898 13874091168 18974003993

公司地址:湖南省临湘市桃林镇白石天车岭


扫一扫,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QQ客服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18673095898 13874091168 1897400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