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严精微
【原诗】
题白石毛尖
张怀玉
白云深处翠微开,
石吐鹅黄山焕彩。
毛茸带雨染秀色,
尖尖雀舌唤春来。
【赏析】
诗人以灵动笔触与精妙意象,将白石毛尖的自然禀赋、工艺匠心与文化底蕴熔铸于嵌名短短28字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人文价值。
一、自然意象的诗意营造:云雾山间的生态画卷
首联“白云深处翠微开,石吐鹅黄山焕彩”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诗人以“白云深处”点明白石毛尖生长于海拔300~600米的群山秘境,那里终年云雾缭绕,氤氲的水汽为茶树生长营造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现实中茶园云雾弥漫的景象形成呼应。“翠微”描绘出山峦的青葱之色,而“石吐鹅黄”更是神来之笔,将山石拟人化,仿佛是坚硬的岩石孕育出鲜嫩鹅黄的茶芽,不仅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活力,也暗喻茶叶天然纯粹的本色。
次联“毛茸带雨染秀色,尖尖雀舌唤春来”,进一步雕琢细节。“毛茸”“雀舌”运用拟人化与比喻的手法,精准勾勒出茶叶肥壮匀整、白毫显露的外形特征。“带雨染秀色”描绘出雨中茶叶舒展身姿,在雨水浸润下愈发鲜翠欲滴的动态画面;“尖尖雀舌唤春来”则将茶叶与盎然春意相连,让人仿佛看到在料峭春寒中,嫩绿的茶芽率先破土而出,唤醒沉睡的春天,将茶叶的形态与春日生机完美融合,具象化呈现出“汤色嫩绿明亮”的品质之美。
二、文化价值的深层意蕴:岩韵茶香的精神图腾
全诗以“白云”“翠微”“石”“春”等意象为载体,构建起白石毛尖深厚的文化图景。“岩缝间的古茶树”扎根于坚硬岩石,历经岁月洗礼,其顽强生命力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诗中“石吐鹅黄”的表述,既是对茶叶生长环境与品质特征的写实,也隐喻着这种坚韧不拔、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唤春来”三字更是神来之笔,茶叶不再仅仅是饮品,而是成为唤醒春意、传递希望的文化符号,与临湘贡茶的历史脉络遥相呼应,延续着千百年来的品茗传统,凸显白石毛尖在湖南茶文化中独特的地位与价值,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寄托。
结语
《题白石毛尖》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编织出自然、工艺与文化交织的诗意网络。诗中“白云”与“石”的虚实相生,“雨”与“春”的时空交错,不仅生动展现了白石毛尖的物性之美,更将传统工艺的匠心与文化传承的深意熔铸其中,堪称当代茶诗中兼具生态美学与人文精神的典范之作,让读者在品诗之际,仿佛也能嗅得那一缕来自白云深处的悠悠茶香。
(白石茶业茶文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 tianchel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9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