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
雪
(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茶文化研究中心)

湖南茶人陈奇志《叹茶树花》诗云:
寒秋之际绽繁英,妄与冬梅共誉名。
素面偏将春梦逐,香魂徒向野蹊萦。
农夫徒有嫌花意,游客真无恋蕊情。
本是同根生一树,缘何争竞损茶菁?

《叹茶树花》是一首别具一格的七律,陈奇志通过茶树花这一自然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复杂关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思考。茶树开花在9-12月,10-11月为盛花期。茶树花以为来到茶园会像腊梅花一样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是自作多情。茶花争夺茶树养分,降低茶叶产量和品质,导致茶农经济效益下降,茶农要除掉这些花很费劲。茶叶生产采摘的目标对象是叶子,而非花果,因此应千方百计保证茶树营养生长,尽可能抑制其生殖生长。《叹茶树花》不仅揭示了自然与人类社会中“自作多情”与“盲目竞争”的隐忧,更深刻地探讨了生命间的共生与平衡之道。茶树花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生命体,其命运映射出更为广泛的生态哲理,即每个生命体在追求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这里的“妄与冬梅共誉名”不仅表现了茶树花的不切实际,也暗示了人类社会中的某些个体或群体,往往盲目追求与自身实力不符的名誉和地位。“誉名”是指某个事物因其优异的表现、卓越的品质而闻名的声誉。“素面偏将春梦逐”中的“春梦”不仅指茶树花在秋天做着春天的梦,也象征着人们对不切实际的目标的奢求。“香魂徒向野蹊萦”则进一步强化了茶树花的孤独与无奈,其香气虽美,却无人欣赏,只能徒劳地萦绕在野径之上。野蹊,即野外的小路。此联通过茶农和游客对茶树花的不同态度,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冷漠与功利。茶农为了经济利益而嫌弃茶树花,游客则因为茶树花并非观赏焦点而对其无动于衷。这种态度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往往忽视了生命间的情感联系和生态价值。蕊:本义为花蕊,引申为茶树的花苞。此联不仅是对茶树花与茶叶之间矛盾的揭示,更是对自然界中万物共生关系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生命之间应相互尊重、和谐共生,而不是盲目竞争、损害彼此。这种思考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茶菁,又名茶青,即茶树鲜叶。茶树花的生态价值:虽然茶树花对茶叶产量和品质有负面影响,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例如,茶树花可以作为蜜源植物吸引蜜蜂等昆虫,促进生物多样性。因此,在茶叶生产中应寻求一种平衡,既能保证茶叶品质,又能兼顾生态价值。茶农的困境与解决方案:茶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可以探索更为科学的茶叶种植和管理方法,如合理修剪、重视氮肥等,以减少茶树花的数量和对茶叶营养生长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茶树花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如开发茶树花茶等新产品,以提高其经济价值。《叹茶树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和生态意识的佳作。它通过对茶树花的描绘和与茶农、游客关系的揭示,引导我们思考生命间的共生与平衡之道。这首诗的现实意义在于提醒我们关注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在欣赏自然物的同时,我们也能从中获得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认知与启示。咏物诗一般从正面赞美所咏之物,这首诗却是嘲讽所咏之物,在咏物诗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