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钟 闻
陈奇志的《吟聂市古镇》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栩栩如生的景象描绘以及强烈的时代感,生动勾勒出聂市古镇的独特魅力,构建了一幅精彩纷呈的古镇风情画。这首诗不仅全面展现了聂市古镇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更清晰地呈现出古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蜕变与发展。
首联 “聂河潋滟映霞光,古镇风华故事长。”开篇便以灵动的笔触,描绘出聂河波光粼粼、霞光映照的绝美自然景观。波光与霞光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世界。紧接着,一句“古镇风华故事长”,简洁而有力地点出了古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整首诗奠定了历史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基调,让读者瞬间对这座古镇的过往充满了好奇与遐想。
颔联“黄盖安营遗旧垒,晋商设厂续新章。”诗人巧妙地引入历史典故,追溯到三国时期,吴将黄盖在此安营扎寨的历史场景如在眼前,展现了古镇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而明代晋商纷至沓来、设厂经商的情节,则为古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古镇在经济交流与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两句诗跨越时空,将不同时代的重要事件串联起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历史维度,也凸显了古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
颈联“石街深巷车痕在,瓦舍青砖岁月藏。”诗人将视角聚焦于古镇的建筑和遗迹,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石街、深巷、瓦舍和青砖等古老元素。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和遗迹,犹如一位位沉默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古镇曾经的繁华与沧桑。车痕依旧清晰可见,仿佛还能听到当年车轮滚滚的声音;青砖灰瓦之间,岁月的痕迹深深地隐藏其中,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与历史的厚重。这两句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又深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古镇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
尾联“永巨黑茶今焕彩,作坊改建起高房。”诗人将笔触从历史的长河中拉回现实,描绘了永巨黑茶在现代社会中的蓬勃发展以及作坊改建高楼的崭新面貌。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古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焕新与发展,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永巨黑茶作为古镇的特色产业,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作坊改建高楼则象征着古镇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为古镇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
整首诗采用平起首句入韵式,格律严谨,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和精准贴切的词汇,将聂市古镇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发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古镇形象。从自然景象到历史典故,从古老建筑到现代发展,每一个元素都被诗人精心雕琢,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此外,诗人的情感贯穿全诗始终,对古镇的热爱、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现代发展的期待都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这种真挚的情感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聂市古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读完这首诗,读者不仅对聂市古镇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还会不由自主地对古镇的未来发展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综上所述,陈奇志七律《聂市古镇》是一首极具历史深度、文化内涵和时代感的诗作。它以诗歌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一座古镇的独特魅力和发展历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附录】
吟聂市古镇
陈奇志
聂河潋滟映霞光,古镇风华故事长。
黄盖安营遗旧垒,晋商设厂续新章。
石街深巷车痕在,瓦舍青砖岁月藏。
永巨黑茶今焕彩,作坊改建起高房。
【创作背景】
临湘市的聂市古镇,坐落于湖南省的“北大门”。聂市河蜿蜒流淌,经黄盖湖与浩渺长江相连。追溯历史,三国时期的吴将黄盖曾在此地安营扎寨,操练水军;而吴主孙权也曾到此巡视河防。明代,大同巡抚方逢时心怀故土,积极推动茶马互市,使得三百晋商纷至沓来,在聂市古镇办厂经商。古镇因水而兴盛,因茶而繁荣,聂市河西岸那条长达2千米的青石板街,前店后宅,商铺林立,近200家作坊与商铺见证了古镇的繁华,素有“小汉口”的美誉。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月2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如今湖南省临湘永巨茶业有限公司建成高标准的新厂房,永巨黑茶实现自动化生产。(荐稿:白石茶业茶文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 tianchel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9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