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 HOTLINE

18673095898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湖南十大名茶》—— 一部茶学佳作

《湖南十大名茶》

—— 一部茶学佳作

岳阳市国茗黄茶研究院茶文化研究室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在中华茶文化的浩瀚星空中,湖南名茶宛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今日,一部精心编撰的《湖南十大名茶》横空出世,为广大茶友和文化爱好者们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湖南茶业的大门,引领我们走进一个茶香四溢、底蕴深厚的世界。
《湖南十大名茶》由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长萧力争主编,陈奇志、李 敏任副主编,覃 丽、陈辉球、彭 超、陈 庆、向 奕、涂洪强、宋加艳、余海云、鲁传清、李晋中、张大明、许爱国、丁芙蓉、黄 飞、龚仕斌、尹幸芳、李国嗣、袁乐成、袁正伟、曾佑安、陈建明共21人参编,刘仲华院士任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24年8月出版发行,定价158元。
本书犹如一部详实的湖南茶业百科全书,系统全面地综述了湖南茶业的发展简史与丰富品类,深入剖析了湖南十大名茶的成因与独特亮点。从产销历史的源远流长,到产业发展现状的详实解读;从品质特色的精妙品鉴,到产地生态环境的细致描绘;从鲜叶生产的辛勤耕耘,到加工技术的精湛传承;从名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到品饮保健的科学阐释,无一不包,无一不备。
翻开目录,一场精彩的茶业之旅就此展开。萧力争理事长撰写的序言,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名茶的深刻内涵与价值。他指出,名茶乃是茶中珍品,是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和结晶,需具备优异的茶树品种、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种植技术、严格的采摘标准、精湛的加工技术、独特的品质特征、厚重的历史文化、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等八大基本条件。而湖南这片山川秀美、气候温润、茶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素有“江南茶乡”的美誉,历代名茶荟萃,为中国茶业的发展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后的章节,分别由茶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执笔,对湖南十大名茶进行了逐一解读。茶文化学者、正高级农艺师陈奇志执笔的《湖南名茶概述》,为我们勾勒出湖南名茶的整体风貌;陈辉球、彭超、陈庆对“安化黑茶的”深入剖析,让我们领略到这一黑茶瑰宝的独特魅力;向奕、涂洪强、宋加艳笔下的“黄金茶”,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光彩;鲁传青对“古丈毛尖”的阐述,仿佛将那一片片嫩绿的茶芽呈现在眼前;李晋中、张大明对“碣滩茶”的介绍,带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其悠久的历史传承;许爱国、丁芙蓉、黄飞、龚仕斌对“石门银峰”的描绘,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云雾缭绕的茶园之中;尹幸芳的“南岳云雾”,恰似一缕山间清风,带来清新雅致的气息;李国嗣对“桂东玲珑茶”的解读,让我们品味到这一茶品的细腻与独特;陈奇志对“岳阳黄茶”的阐释,使我们对黄茶的工艺与特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袁乐成、袁正伟对“桃源红茶”的讲述,以及曾佑安、陈建明对“新化红茶”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湖南红茶的蓬勃发展与无限潜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追溯,湖南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上古时期,湖南便有了“吃茶”的记载,炎帝神农氏在湖南遍尝百草,得荼而解之,茶祖神农文化成为中华茶文化的源头。西汉时期,茶叶作为随葬品出现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见证了当时饮茶之风的兴起。此后,湖南茶区凭借其山清水秀、土壤肥沃、茶树资源丰富的优势,成为中国重要的产茶区。
从古代到近代,湘茶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隋朝以前,湖南就已开始人工植茶,龙窖山成为中国最早的人工植茶地之一。东周时代,屈原的《楚辞》中便有楚地饮茶习俗的记载。战国时期,《尚书・禹贡》表明湖南先民已开始饮茶并上贡朝廷。汉代,湖南产茶得到考古证实,且茶具制造业繁荣,岳州窑成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唐代,陆羽《茶经》虽仅提及湖南衡山、茶陵两产地,但据考证,湖南实则有九个州郡产茶,茶叶多为团饼茶,同时湖南还是炒青技术的发源地,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便是有力的佐证。当时的岳州茶(㴩湖含膏)、衡州茶等已颇具盛名,且唐朝政府开始征茶税、立榷茶制,指定部分名茶进贡朝廷。晚唐名相裴休立《税茶十二法》,促进了茶马贸易,湖南茶叶尤其是安化黑茶,与西北游牧区的商品交换日益频繁。
五代十国时期,马楚政权鼓励商业贸易,湘茶远销北方及东南亚。唐宋时期,因茶设县,彰显了湘茶的重要地位。宋代,湖南茶叶经济作物地位突出,产区广泛,茶赋税较多,且名茶众多,如岳州的白鹤茶等。元明时期,茶叶制法改进,饼茶减少,散茶增加,名茶辈出,龙窖山茶自明洪武二十四年起被列为贡品,明代朝廷对茶进行分类管理,湖南边销茶定为官茶,且逐渐改制散茶。
清代,湖南茶叶成为主要特产,茶区面积进一步扩大,主产区涵盖长沙府、岳州、常德、宝庆四府。茶叶按流通去向分为官茶、商茶、贡茶,在湘客商众多,促进了茶叶的内外销。乾隆年间,安化茶进贡且畅销西北,君山贡茶自乾隆四十六年始成为贡茶。然而,鸦片战争后,茶叶贸易由盛而衰,光绪末年,湘茶产量大幅减少。民国时期,湘茶产量大、面积广、品质优,茶类主要有红茶、黑茶、绿茶,但因战乱影响,茶叶产量锐减。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茶叶产销历经恢复生产期、名优茶发展期和品牌发展期三个阶段。恢复生产期,茶叶生产逐步恢复发展,加工技术不断提高,茶园面积、产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茶叶由国家统购统销。名优茶发展期,市场放开,茶叶行业民营经济崛起,各地创制名茶热情高涨,但品牌意识相对淡薄。品牌发展期,湖南重视品牌建设,整合资源,打造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茶树良种面积扩大,茶叶加工走向机械化、清洁化,多茶类生产格局形成,湘茶产业成为湖南省农业产业的优势特色产业,茶叶销售渠道不断拓展,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湖南十大名茶作为湖南茶叶的杰出代表,涵盖绿茶、黑茶、红茶、黄茶等主要特色茶类,它们是湖南茶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安化黑茶,以其独特的渥堆工艺和醇厚的口感,成为中国黑茶中的佼佼者;黄金茶,以其优异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品质,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古丈毛尖,紧细圆直,白毫显露,滋味鲜爽醇甘;碣滩茶,外形条索紧秀,汤色黄绿明亮,栗香高长,滋味鲜爽回甘;石门银峰,外形条索紧细匀直,满披银毫,内质香高长,味醇爽,汤色绿亮;南岳云雾,生长于衡山云雾之中,滋味鲜醇甘爽,香气清高,汤色黄绿明亮;桂东玲珑茶,外形条索紧细卷曲,状若环钩,嫩香持久,汤色绿亮;岳阳黄茶,黄叶黄汤,滋味醇和回甘,酵香持久,独具特色;桃源红茶,甜香持久悠长,滋味甜醇,汤色红亮;新化红茶,滋味甘鲜醇爽,蜜香高长,汤色红亮。
这些名茶不仅品质卓越,更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非遗资源和知名的公用品牌。它们承载着湖南人民的情感与记忆,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象征。每一款名茶都有其独特的传说故事,或沾几分“仙气”,或染几分“皇气”,或融几分诗情,或添几分画意,或多几分浪漫,为人们品茗之余增添了无尽的遐想与乐趣。
《湖南十大名茶》的出版,正值湖南全力推进茶叶品牌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书的问世,对于传播湖南名茶文化、打造名茶品牌、促进茶叶消费和茶产业提质增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准确认识湖南十大名茶的平台,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湖南名茶的产销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本书也是对湖南名茶研究成果和产业化实践的一次系统总结与精彩展示,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和茶业从业者的心血与智慧。
相信在这部佳作的推动下,湖南十大名茶将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湖湘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湖南茶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我们共同翻开《湖南十大名茶》,品味那一杯杯香茗背后的故事,感受湖南茶业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2018岳阳黄茶获湖南十大名茶称号(颁奖照)


《湖南十大名茶》版权页

【附录】
《湖南十大名茶》目录
序 言 (作者:萧力争)
第一章 湖南名茶概述(执笔人:陈奇志)
第二章 安化黑茶(执笔人:陈辉球  彭 超  陈 庆)
第三章 黄金茶(执笔人:向 奕  涂洪强  宋加艳)
第四章 古丈毛尖(执笔人:鲁传青)
第五章 碣滩茶(执笔人:李晋中  张大明)
第六章 石门银峰(执笔人:许爱国  丁芙蓉  黄 飞  龚仕斌)
第七章  南岳云雾(执笔人:尹幸芳)
第八章  桂东玲珑茶(执笔人:李国嗣)
第九章 岳阳黄茶(执笔人:陈奇志)
第十章  桃源红茶(执笔人:袁乐成  袁正伟)
第十一章 新化红茶(执笔人:曾佑安  陈建明)

 

 

 

 

来源:公众号《岳阳市茶叶协会》
https://mp.weixin.qq.com/s/lAsGo8eBP0bJrxq8chyD4Q

服务咨询热线:

18673095898

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

电话:0730-3966869

传真:0730-3966869

邮编:414300

手机:18673095898 13874091168 18974003993

公司地址:湖南省临湘市桃林镇白石天车岭


扫一扫,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QQ客服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18673095898 13874091168 1897400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