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
白石茶园
沈斌芳
烟锁远岑晓露寒。
潜滋万嶂化龙泉。
暗香飘自天车岭,
惹得骚人赋锦篇。
【作者简介】
沈斌芳,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临湘市聂市镇人。退休教师,曾任中学校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临湘市诗词协会第一、二届副会长、党支部副书记,临湘市楹联学会第三、四届副会长。著有《流星杂韵集》等作品。
沈斌芳笔下的《白石茶园》是一首充满诗意与画意的佳作,它以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茶园画卷。
首句“烟锁远岑晓露寒”,以朦胧的烟雾和寒冷的晨露为背景,描绘出清晨时分茶园的静谧与神秘。烟雾缭绕,远山若隐若现,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晓露寒”三字,不仅点明了时间,更通过触觉感受强化了清晨的清冷与湿润,为全诗奠定了空灵而幽远的基调。
次句“潜滋万嶂化龙泉”,将镜头拉向茶园内部,展现了茶树在群山之间悄然生长的生命力。这里的“潜滋”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茶树在无声无息中茁壮成长的景象。而“万嶂”与“化龙泉”的呼应,则进一步凸显了茶园依山傍水的优越环境和滋养之源的神秘色彩。
第三句“暗香飘自天车岭”,通过“暗香”这一嗅觉感受,将茶园的香气传递给读者。这里的“暗香”不仅指茶香,更象征着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人墨客的含蓄内敛。同时,“天车岭”作为白石茶的核心产地,为全诗增添了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末句“惹得骚人赋锦篇”,则是对茶文化文学传统的直接抒发。这里的“骚人”代指文人墨客,“赋锦篇”则是对茶文化文学作品的赞美。此句不仅点明了茶与诗的共生关系,更揭示了茶作为文化媒介的深远影响。
沈斌芳在《白石茶园》中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中的“烟锁”“龙泉”等意象,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又是对文化想象的构建与升华。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全诗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中达到了和谐统一。
同时,诗中静态的“远岑”“万嶂”与动态的“潜滋”“飘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动静结合的张力,不仅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更暗合了茶树生长与茶香氤氲的生命律动,使得全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白石茶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佳作。诗中通过“茶性俭”与文人淡泊精神的相通性,展现了作者沈斌芳作为教育工作者和诗词协会成员的高尚情操和文化追求。
同时,诗中的“骚人赋锦篇”揭示了茶与诗的共生关系,强调了茶文化的文学传统。这种传统不仅体现在对白石茶园的题咏和赞美中,更体现在茶与诗相互交融、相互启迪的深远影响中。
此外,诗中“天车岭”作为地理标识,不仅凸显了临湘茶产业的地域特色,更彰显了作者身为临湘市诗词协会副会长对本土文化的自觉弘扬和传承。这种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得全诗在赞美白石茶园的同时,也传递了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沈斌芳的《白石茶园》以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茶园画卷。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展现了茶道与诗道交融的传统和魅力。其语言凝练典雅、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堪称现代田园诗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茶园的美丽与神秘,更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人墨客的高尚情操。
COPYRIGHT © tianchel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9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