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茶业采茶姑娘
本报讯(记者 刘衍清 通讯员 吴 悠 黄民普)日前,我市《论岳阳茶旅建设》和《论临湘白石茶园茶旅建设》两篇茶叶论文入选省茶叶学会优秀论文。《论岳阳茶旅建设》,全方位介绍了丰富的岳阳茶旅资源,归纳了八种茶旅模式,以茶旅融合的经典案例,提出了关于推进岳阳茶旅建设的工作建议。《论临湘白石茶园茶旅建设》从历史传说、生态风光、文化底蕴等角度分析白石茶园茶旅融合建设的优势、成效,指出了有待改进和完善的措施与设想。
《论临湘白石茶园茶旅建没》(节选)
【引言】白石茶园是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简称白石茶业)的核心茶叶生产基地,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尖山风景区西麓,桃林镇(原横铺乡)白石村境内。1961年开荒种茶,至今已有60年历史。白石村山高林密,成土母质为板页岩,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原湖南农业大学朱先明教授曾九上白石,指导茶叶种植加工,因此这里早就是湖南名优茶基地,所产白石毛尖1981年就被评为湖南八大名茶,几经磨难,白石茶业已发展成岳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省政府将茶叶产业列入重点打造的七大“千亿产业”之一,岳阳市政府提出了黄茶发展战略,茶叶作为临湘一县一特的重要产业,白石茶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种好茶、制好茶的基础上,做好茶旅融合文章。【茶旅融合建设的成就】改造绿色生态的观光茶园白石茶山由数十个大小山头组成,一行行的梯级茶园,垂直高度数十至数百米,横向伸延几千米。过去进茶园只有泥土小路,这两年投资新修了徒步观光道路,拾级而上茶山,如同一级级登上蓝天的天梯,仿佛眼前是一幅天与地之间巨大的抽象画,独具慧眼的游客还会发现茶园里面的“美人图”“白石恋歌”图案。黄生波先生联,描述了登临白石茶山的视听感受:白石风光尽收眼底,看朝阳初上,夜月正圆,喜雨欲来,浓云骤起;天车山岭确有妙音,听林鸟争啼,晚风浅唱,茶歌互答,古乐齐鸣。建成清洁明亮的加工厂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在半山腰的茶叶加工厂,一直沿用到前几年。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食品安全管理的加强,白石茶业投资建设了一个近5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这里有绿茶、黄茶、红茶三条自动化生产线,清洁明亮,整齐规模。游客可隔着玻璃观看茶叶加工全过程。铺好连接县城的便捷道路过去,从临湘县城到白石茶园只有一条途经桃林、横铺近40公里的乡村公路,由于沿途住户较多,车速必须要控制在30公里/小时以内,全程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从2016年起白石茶业前后花了三年时间投资辟山开路,新建了一条连接县城的便捷道路,全程13公里,时间只要20余分钟。兴建游客度假的基础设施白石茶业按湖南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的标准兴建了400平方米的食堂和客房。食堂有超级大厨房、八个特色柴火大锅灶、可同时安排200人用餐。客房有标准单间、双人间,电视机、空调、卫生间等一应俱全。
建立文学艺术的创作基地。白石茶本来就有历史、有文化。除了民间流传的有关白石茶的山歌,名人题词、题诗外,80年代当时在临湘县文化局工作的陈木香先生专门写了一首歌《请喝一杯白石茶》。近10年来,白石茶业每年不定期组织诗社、摄协、书画家来采风,开展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白石茶赋》《咏白石茶园》《临湘白石好看茶》《茶香醉了茶乡》等优秀作品在文艺界广为传颂,还有岳阳本土画家李水生、著名书法家陈东久、余智民、谢模乾等留下了许多墨宝。2019年4月,岳阳市茶产业办成功主办“追逐春天的第一杯黄茶——白石茶叶摄影之旅”,吸引了100多名中外摄影家来白石茶园采风。【建议和展望】白石茶园茶旅建设一定要满足人们对特色项目自然、本色的需求和积极参与的愿望,为此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让游客有居家般的温馨感受。一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二要端正服务态度,注重仪表、笑容、语言、效率。三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开展全域旅游白石茶园茶旅建设不能局限于一家企业运作,要开展全域旅游。可将白石村范围内的白石茶园、马鞍山白石、卢婆寺古井串联起来开发;在桃林镇,白石茶要与桃林古井流泉呼应;在临湘市,白石茶园、龙窖山古茶山、聂市古茶镇,要打造为临湘茶文化旅游金三角。茶旅融合发展白石茶园,茶旅融合,基础是茶,发展靠“旅”,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要脚踏实地种好茶制好茶,不断改扩建茶园,套种经果林,按有机茶标准培管,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岳阳市农科院、岳阳市黄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要借鉴各地旅游景点建设经验,将茶园当成公园建。争取政府支持发展茶旅,需要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发挥白石茶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既带动农户种茶增收,带动农产品销售,又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
(唐新道 唐 梁 陈奇志 沈艳玉)
COPYRIGHT © tianchel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湘ICP备150193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