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 HOTLINE

18673095898

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我们 > 白石茶咏

那山,那茶,那人

杜华林 


    阳春三月,正是人间好时节。清明刚过,友人邀我到天车岭白石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场踏青。车子出城过了城南的王禾村后便开始爬坡进山。记得三十年前,在国家级贫困乡横铺出了一个能人叫李再湘,他领头办了一个起初 默默无闻、后来却颇具名声的乡企白石茶场生产出被评为湖南省八大名茶之一的"白石毛尖",因而企业一度风生水起。那时,我到横铺出了一趟公差,明明记得当年去白石茶场是经桃林到横铺后再上山抵达茶场的,车程要走一个半小时。可今天却是出城后穿过工业园从王禾进山不久就到了茶场,全程仅耗半小时。公司接送我们的司机见我诧异,便告知:近三年内公司投资四百万元新修了这条盘山水泥公路,使从城区到茶场的时间与行程比原来的缩短了三分之二。听完介绍,我不禁为他们的开拓精神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我问司机:"你们公司的老总是谁?"他说:"叫唐新道。"我退线退休已十多年,平时深居简出,对身边大多新鲜事未免孤陋寡闻,当听到这个名字后却是惊讶。其实,我与唐总在二十多年前就很熟悉,他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工作过,年轻有为,干啥啥新旺,也是一个大能人。由此看来,这个唐新道又要为这个茶场闯出一条"新道"来。

    车子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往上爬。一路细看山景,犹如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长軸,从下向上倒展开来。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迭比一迭奇,层层迭迭,不知还有多深多奇。就在车行至一处幽谷深涧地段时,突然前面一辆与我们同行的自驾车停了下来,驾车的女司机说她手脚发软、心里发毛,不敢往前开了。我们车上的司机只好代驾帮她驶过了这段山道。茶场地处临湘边陲的马鞍山天车岭上,海拔440米。天车岭,远远望去层山叠翠,薄雾缭绕,恰似天马拉着一辆辆天车冲入敌阵,在烽烟中奔腾、驰骋,景象十分壮观。

    我们来到茶场的茶房参观时已过了大半晌。因为停电茶房没开工做茶,只见采茶的村姑陆陆续续送来鲜茶过秤。她们清晨踏着露水上山采茶,为免寒湿衣身,都带着袖筒,系着围裙。大半天时间,采茶村姑个人所采鲜茶大多只三斤左右,少有达四斤的。听说做一斤熟茶至少要五斤鲜叶。俗话说"一斤毛尖万棵芽"。若不是亲眼所见,还真难以想象在一盏茶里得付出多少辛劳!

    茶房外是满山遍野的茶园,经过自然界千万年的物竞天择,原生态的白石茶就生长在这天车岭独特的层岩砾石之中。陆羽评茶论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白石茶生于得天独厚的天车岭烂石之中,才享有湖湘名茶美名。

    山坡上一行行茶垄 ,犹如一条条腾云驾雾、蜿蜒盘旋的长龙延伸云端,又像是一幕幕千叠万叠的瀑布,从山顶向山下永不停息地倾泻着层层的绿浪,山谷成了绿色的海洋。走进茶园,有一种超尘出俗之感,令人心旷神怡。我站在茶垄上,不禁感慨我们老祖宗造字时的灵性,将"人在草木间"这个"迷"样的意境,射给了一个"茶"字。茶,得山川之氤氲,沐阳光与雨露,吸天地之精华。只有一个人能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一个纷繁忙乱世界的人和事时,才能从茶中品出这早春时节带着雨露的阳光来。也许,这正是一个"茶"字隐藏的真正秘密吧。

    午饭后,唐总与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侃着他的茶园。自租赁茶园近十年来,他将这座原仅百余亩的茶场拓展到现在的六百多亩、年产值超百万元的生态茶园,兴办了果园、花木苑、猪场、鸡场、鱼池,修建了一个千余平米的云岭山庄。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茶场与自然山水相结合,建成一个具有综合景观、生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的产业,打造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农企。届时,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还能体念到亲自采茶、制茶、品茶的农家乐趣。

    我凝视着桌上一盏青茗,冥想:好茶与好水的相遇是一种缘分。正因为有了天车岭的甘泉才煮出这白石毛尖的浑然鲜润与清香。而当一个人与一个茶场和茶的事业相遇时,又何尝不是一种缘分呢?不同的人喝同样的茶,可以品出不同的况味,不同时代的人,管理同一座茶场,也能酝酿出不同的人生故事。

二零一七年四月十八日

上一篇:访茶天车岭
下一篇:白石茶赋
服务咨询热线:

18673095898

临湘市白石千车岭茶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

电话:0730-3966869

传真:0730-3966869

邮编:414300

手机:18673095898 13874091168 18974003993

公司地址:湖南省临湘市桃林镇白石天车岭


扫一扫,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业务咨询

QQ客服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18673095898 13874091168 18974003993